


近日,一例因母胎RH血型不合所致胎儿溶血性贫血的孕妇,在我院胎儿医学科等多学科联合救治下,成功进行胎儿宫内输血,挽救了胎儿生命。
准妈妈马女士血型为RH(--),俗称“熊猫血”,这类孕妇在怀第二胎时,很大可能因母儿血型不合,发生胎儿红细胞溶血、流产、胎死宫内等并发症。马女士孕期产检时,孕妇血清抗D抗体效价高达1:146,进一步检查发现胎儿已出现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快等胎儿贫血症状,目前怀孕29周,若不进行治疗,会发生胎死宫内。马女士辗转找到我院鞠瑞欣博士,被告知,根据她的情况,目前治疗胎儿贫血的唯一有效方法就是进行胎儿宫内输血。
宫内输血是在实时动态超声引导下,通过宫内输血技术给予胎儿输血,从而改善胎儿宫内状态并尽量延长孕周。但宫内输血不同于新生儿输血,需要在胎儿游离的细小的脐带静脉血管上进针,操作难度大,而且术前需精确计算输血量、输血速度,术后也需要监测和处理感染、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脐带血肿等可能并发症、判断再次输血时机等问题。目前,在国内仅有少数产前诊断机构能开展此技术。
向孕妇及家属交代病情,了解手术风险后,孕妇及家属拒绝转往上海等诊疗技术水平较高的胎儿医学中心,要求在我院进行救治。进行宫内输血风险很大,但家长们保胎的决心和对我院技术的理解、信任,让胎儿医学团队决定尽力救治胎儿,进行胎儿宫内输血。 经过胎儿医学科团队精心准备,在检验科,输血科的支持配合下于6月27日上午为马女士的胎儿进行了胎儿宫内输血,术前胎儿血红蛋白61g/L,输注红细胞悬液45ml后,血红蛋白升至105g/L。缓解了胎儿贫血,从而改善胎儿宫内状态并延长了孕周。马女士还需密切监测胎儿必要时行二次宫内输血。
胎儿医学科王生兰主任介绍,我省是多民族聚居区,RH(-)血型的育龄妇女较内地多,发生母胎溶血导致胎儿死亡的病例也较多。目前我院胎儿医学科已行胎儿宫内输血4例,手术效果良好。而且我院胎儿医学科与上海妇婴胎儿医学中心建立了绿色转诊平台,复杂的胎儿宫内疾病可转诊至上海就诊,免除了青海广大孕妇的奔波之苦。
稿件来源:胎儿医学科 作者:李洁 王生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