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原地区,由于气压低,风沙大,干燥.紫外线辐射强等特点,造成翼状胬肉患病率增高,翼状胬肉是一种向角膜表面生长的与结膜相连的纤维血管样组织,常发生于鼻侧的睑裂区。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单眼或双眼受侵犯,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为翼状胬肉。翼状胬肉的存在不仅影响美观,还会引起角膜散光导致视力下降,如果胬肉遮盖视轴区,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力。
一.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与结膜慢性炎症,风沙,粉尘等长期刺激使结膜组织变性及增生有关:也可能与长期紫外线照射导致角膜缘干细胞损害有关,故多见于户外工作者。
二.临床表现
1.多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在胬肉伸展至角膜时,由于牵扯而产生散光,或因胬肉伸入角膜表面生长遮蔽瞳孔而造成视力障碍。
2.单侧胬肉多见于鼻侧,双侧着则分别在角膜的鼻,颞两侧。初期时角膜缘发生灰色混浊,球结膜充血,肥厚,以后发展为三角形的血管性组织。它分为头,颈,体三部分,尖端为头部,角膜缘处为颈部,球结膜为体部。
三.治疗
尽量避免外来刺激,积极治疗眼部慢性炎症。胬肉小而静止时一般不需治疗,但应尽可能减少风沙,阳光等刺激。胬肉进行性发展,侵及瞳孔区,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有一定的复发率。手术方式有单纯胬肉切除或结膜下转移术,胬肉切除+球结膜瓣转移或羊膜移植术,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自体结膜移植,B射线照射,局部使用丝裂霉素等,可以减少胬肉复发率。
四.护理
【术前指导】
1.术前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如心电图、胸透、大小便常规,血常规等常规检查尿糖,了解有无糖尿病。患有糖尿病时,容易发生手术后感染,应待糖尿病控制,血糖、尿糖正常后才能施行手术。
2. 注意保暖,避免感冒,不吸烟,因为烟雾、致病微生物可以刺激呼吸道粘膜引起咳嗽、打喷嚏,导致伤口裂开;如有感冒、咳嗽时应先控制好方行手术。
3. 术前保证充足睡眠,以增进食欲,提高机体抵抗力。局部手术当天早晨宜进易消化、清淡饮食,不宜过饱,以免引起胃部不适导致术中呕吐。
4. 术前3天需滴抗生素眼药水,注意眼睛卫生,不用手揉眼;术前一天要洗澡,洗头、换干净衣物,剪指(趾)甲;术晨冲洗结膜囊,包上无菌纱布;术前30分钟打止血、镇静药。术前有活动做假牙,要取下用冷开水浸泡,贵重物品交家属或当班护士保管。
【术后指导】
1. 手术有疼痛剧烈,异物感,流泪等情况出现,可能是伤口的线摩擦引起,应及时报告医护人员处理,给予适当的处理。
2. 术后要卧床休息,注意眼部卫生,勿用手用力揉眼,洗脸时不要弄湿敷料,。
3. 术后第一天滴抗生素眼药水,更换干净敷料,伤口无明显渗血及无其它不适时可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增进食欲,有利伤口愈合。
五.护理措施
1.小的胬肉而无需治疗者,应做好病情解释工作,并嘱病人定期复查。
2.手术治疗病人,参照外眼手术护理常规。
3.术后嘱病人注意眼部卫生,一般7~10天后拆除缝线。定期复查,观察是否有胬肉复发。
4.健康指导,户外活动时戴上防风尘及防紫外线眼镜:避免风尘,阳光刺激,积极防治慢性结膜炎。
稿件来源:眼科 作者:吴素萍 编辑:刘彦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