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岁的玉树男孩江永洛周见人就露出腼腆的笑容,安静的躺在病床上,一反往日的顽劣。他知道,只要自己再坚持治疗几天,一个“新的耳朵”就能长好,到时候自己就可以“听到” 外面的世界。这个第一次从大山深处走进省城的藏族男孩和他的家人都没有预见到,就因为红十字医院在囊谦县的一次义诊,让孩子的命运有了新的转机。
同样年龄的索南嘉措笑嘻嘻地伸出手比划出一个大大的“V”。这个在草原上“疯惯了”的孩子,无比听话地躺在病床上,时不时跟同病室的病友用手比划着“说些什么”。不难想象,这个顽皮的孩子能耐下心来躺在病床上等待恢复,就是想着能早点出院,回到草原上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最重要的是以后能和正常孩子一样,听到世间的各种声音了。
作为来自玉树州囊谦县14名患有听障残疾的群体代表,这两个孩子在当地残联的安排下,从远离县城的偏远牧区风尘仆仆来到医院,接受人工耳蜗的植入手术,期待着重返有声世界,进而改写自己人生之路。
这一切都缘于今年9月,对囊谦县对口帮扶的联点医院青海红十字医院派出一支由郝丽娟主任带队的针对甲状腺及耳鼻喉科疾病的义诊医疗队前往玉树州囊谦县进行巡回义诊。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义诊队来到囊谦之后,有大批的百姓闻讯而来,每天都要面对上百的人群逐一检查、诊断。短短一周,她们不仅诊治了上百名的患者,而且筛查了70余名听障患者。利用当地简易条件,对部分患者进行了手术治辽疗,且效果良好。经筛查后,还有十余名重度听障患者可以通过安装人工耳蜗提高及恢复听力。
郝丽娟主任从县残联工作人员那里得知这些藏族同胞的家庭都非常贫困,而且缺乏对疾病的认识,导致很多有听障残疾的孩子没有得到有效治疗,不能跟正常孩子一样上学,接受正规教育,甚至还有个别患有听障的年轻人因为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性格偏执、行为异常,给家庭和社会都带来了不安全的隐患。了解到这样的情况,郝主任与县残联沟通后,决定要想方设法为这些贫困家庭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她一方面与人工耳蜗的生产公司积极联系,帮助这些残疾人士解决人工耳蜗的来源问题,另一方面又积极邀请到国内知名耳蜗植入专家,西京医院耳鼻喉科邱建华教授亲临医院指导手术。
在一切安排妥当之后,14名具备条件的听障残疾人一起来到了医院。经过前期一系列检查后,在短短三天时间内,为11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者顺利实施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目前,所有病人正在术后恢复期,一周后就可以出院了。这项精准扶贫活动从此正式拉开了序幕。
12月22日,在青海红十字医院隆重举行了“青海红十字医院囊谦县听障残疾精准扶贫项目”启动仪式,来自囊谦县人大、政协、残联的领导共同参加仪式启动,并为医院在精准帮扶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和成绩表示感谢,同时希望今后能继续与医院加强合作,在多领域开展扶贫项目,帮助囊谦县的百姓早日脱贫。
启动仪式上,青海红十字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甘立军也向囊谦县人大、政协的领导介绍了近年来我院在精准扶贫活动中工作开展情况,我院目前正在不断扩展和升级的扶贫项目,以及我院对如何做好此项工作的决心和措施,让囊谦县的各位领导深受鼓舞,更坚定了合作的决心和信心。
作为主管我院医疗扶贫项目的领导,高军林副院长也在仪式上详细介绍了我院在玉树州各县已经开展的扶贫项目和具体措施,并表示今后会进一步加强与囊谦县的合作,在医院各个专业学科领域探寻帮扶途径,提高帮扶效果,为当地百姓排忧,为县委县政府解难。
邱建华教授亦高度评价了玉树州囊谦县政府身处贫困地区,却能毅然决然的投入如此大财力、人力对残疾人士进行帮扶,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同时也高度赞扬了青海红十字医院在克服各种困难的情况下,全力协助完成此项艰巨任务。
扶贫要抓实事,扶贫要见实效。在新医改大背景下,青海红十字医院立足我省农牧区现状和百姓实际困难,以技术帮扶加公益救助双管齐下的模式,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扶贫之路。这条路伸向大山尽头、伸向草原深处,伸向田间地头……这条路让无数的百姓看到了希望的前景,让他们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这是一条属于红十字医院的创业之路,也是一条属于所有百姓的健康之路,有党和政府的支持、有爱心企业和人士的鼓励,这条路会越走越坚实!
稿件来源:宣传科 耳鼻喉科 作者:马佐鹏 编辑 :刘彦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