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性监测是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细菌耐药性监测,是医院工作人员基本树立了控制医院感染的观点,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基础上为了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用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去,而产生的目标性监测方法。
根据《WS/T312-2009医院感染监测规范》医院感染监测目录中要求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并且二甲医院评审标准要求:对《医院感染监测规范》要求的全部项目,其中就包括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要求要有医院感染监测记录与分析,有失控原因、处理方法及预防改进措施。
我院支医队员,院感科董颖根据以上国家标准及规范要求,于2019年4月1日开始在囊谦县人民医院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并就本院实际开展的手术情况,制定了详细的手术部位感染目标性监测方案及手术部位感染监测调查表,选择实施对一类清洁的骨科全髋关节置换术、切开内固定手术以及内固定取出术等手术操作的患者,包括择期和急诊手术、二类清洁-污染的剖宫产术,三类污染的阑尾切除术进行监测。

并于4月28日与29日下至相关手术科室,对手术科室的医护人员进行了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及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使手术科室人员熟练掌握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的内容及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使其能配合院感科做好手术部位感染监测工作。


发生手术部位的院内感染,一是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与此同时伴随的就是费用的增加;二是加重患者病情,增加病死率;三是会因为切口感染带来的不适而引起医患之间的矛盾。因此开展手术部位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其最终目的是降低手术部位的感染。以此提高囊谦县人民医院的声誉度,得到更多藏区患者的信赖,并增强了当地医院医护人员的职业荣誉感。
院感科 董颖 2019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