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概念:
是妊娠期特有的病症,发生在妊娠20周以上,又因常合并产科出血、感染、抽搐等,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原发高血压并妊娠、及因肾病、肾上腺疾病等继发高血压并妊娠等,又称妊娠高血压疾病。
二. 病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与下列因素有关:
1. 年龄小于等于20岁或大于35岁的初孕妇;
2. 种族差异;
3. 家族遗传因素,家族中有高血压病史、孕妇之母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史等;
4. 有原发高血压、肾炎、糖尿病等病史者;
5. 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者;
6. 体型矮胖,体重指数大于0.24者
7. 精神过度紧张或工作强度压力大者
8. 羊水过多、双胎、巨大儿、葡萄胎者。
三. 临床表现及症状体征:妊娠20周出现高血压、水肿、蛋白尿;轻者可无症状或轻度头晕,血压轻度升高,伴水肿或轻度蛋白尿;重者头痛、眼花、恶心、呕吐、持续性右上腹痛等,血压升高明显,蛋白尿增多,水肿明显,甚至昏迷、抽搐。
1. 高血压:测血压如有升高,需休息半小时到一小时后再测,如血压高于140/90mmHg者,则为异常;
2. 尿蛋白:留取清洁中段尿检查,如24小时尿蛋白大于等于0.3g,则为异常;
3. 水肿:妊娠期可有生理性水肿,如经过休息后未消失者,为病理性水肿。由于引起妊娠水肿的因素多,发生率高,没有特异性,故现国际上已不作为诊断的特征。
四. 预防护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因不明,尚不能完全预防,做好以下措施,可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成重症。
1. 建立健全各级妇幼保健网,认真做好孕期保健,妊娠早期检查需测血压,以后定期检查,每次必须测血压、体重与尿常规。及时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2. 注意加强孕妇营养与休息 孕妇多摄入蛋白质、维生素及补足铁剂与钙剂和各种营养素。应避免过多食盐,但不必严格限制,以免低钠血症使产后发生循环衰竭。
3. 加强高危人群监护 妊娠中期平均动脉血压大于85mmHg者;原发高血压或肾病患者妊娠期;有先兆子痫病史者下次妊娠;以上人群应加强孕期检查。
4. 休息 精神放松,多休息,保证充足睡眠。休息、睡眠是取左侧卧位以减轻子右旋子子宫对腹主动脉与下腔静脉压迫,增加回心血量,改善肾及胎盘血流,增加尿量。
5. 重度先兆子痫需住院治疗,以防子痫及各种并发症发生。治疗原则为解痉、智抽、降压、镇静,合理扩容利尿,适时终止妊娠。
五. 临床护理:
1. 一般护理 保持病室安静、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给予雾化吸入、拍背,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肺部感染。保持床单位整洁,定时协助患者翻身,防止压疮的发生。留置导尿的患者做好尿道外口的护理,防止泌尿系统的感染。保持患者的大便通畅,防止便秘的发生。
2. 心理护理 给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做好开导工作,使患者保持情绪稳定,在生活上细心照顾,消除心理负担,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控制血压升高,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饮食多样化,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
3. 降低颅内压、降低血压 降低颅内压对防止脑疝的发生至关重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头痛、瞳孔和意识情况。应用脱水剂时要快速精滴或静脉推注,输液要减慢速度,控制入量,同时注意电解质的平衡。应用降压药时,应严密监测血压的变化。
4. 保护脑细胞 给予氧气吸入,可减少脑部耗氧量,增加血氧含量。对持续高热患者行降温措施处理,以降低脑组织基础代谢,降低耗氧量。
5. 每日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及气味,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给予处理。
6. 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保持清洁,防止感染。
7. 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偏瘫或失语等精神功能障碍,恢复期主要帮助患者功能训练。应向患者讲明,通过训练,功能可逐步改善,以取得合作。同时,向家属介绍训练方法,以便出院后坚持训练。( 神经外科 吉学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