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日子里,由青海红十字医院多学科联合组成的胸痛中心的医护人员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为抢救病人而同时间博弈。短短数天时间,将10名垂危的心梗患者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救治的患者中年龄最大的92岁,最小的50岁,最远的患者来自400公里以外。在胸痛中心的绿色通道上,胸痛中心的团结协作精神,胸痛患者的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使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变得“更快、更准、更好”。其中2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工作使我们振奋,值得我们学习。
1月26日,青海红十字医院胸痛中心的微信群里,突然跳出一条信息,这是来自果洛州人民医院的一个求助信息,在信息里附带发送过来一例59岁男性病人的心电图,我院胸痛中心专家立即给出急性心梗诊断,并远程指导果洛州医院医师对患者先行实施“溶栓”救治,但由于患者病情不稳定,病情没有得到根本扭转。这种情况下,如果心肌长时间缺血缺氧有再次梗塞的可能,最终会导致心肌坏死,病人时刻有生命危险。由于果洛州医院设备技术有限,无法进行PCI手术,该院随即决定将病人转运至我院进行下一步救治工作,又因为该院医疗救护车设备条件差且路途长达400余公里,为保证患者转运安全,我院胸痛中心上报医务处,院领导即刻决定派出救护车前往果洛,为了节约时间,两家医院同时派出救护车,救护车一路疾驰,经过数小时的长途奔波,两辆救护车终于在高速路口汇合,顺利进行了病人交接,病人在安全抵达我院后立即急诊实施冠脉造影术+PTCA+支架植入术,待手术完成已是大年三十的凌晨......伴随新年的开始,一条生命得以成功挽救,这让参与抢救的所有医护工作者都倍感振奋。经后期积极抗栓、扩冠、延缓心肌重塑及对症支持治疗之后,2月7日,患者已完全康复出院。
2月1日,大年初四,大通县50岁男性患者突发无诱因胸痛,且症状明显加重,出现濒死感且持续不缓解,前往大通县医院就诊,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予以“溶栓”治疗,救治过程中因心脏骤停予以数次除颤成功、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后,患者意识丧失,病情十分危急,该院医生立即联系青海红十字医院胸痛中心,在微信群中与胸痛中心积极讨论患者病情后,决定将患者转入我院进一步治疗。为保障转运安全,我院派出救护车和医护人员顺利将患者接入我院。根据患者病情危重,为了积极挽救生命,入院后即刻为其成功实施了冠脉支架植入手术,闭塞的冠状动脉被打通了!患者的血压和心率随之好转。患者由于心梗行CPR复苏,存在脑缺血的情况,因此患者仍处于昏迷状态。 随后患者转入ICU病区进一步积极治疗,于两天后清醒。2月7日,经我院心内科医师会诊评估病情后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该例患者的成功救治体现了迅捷、准确、协作救治生命的成果。
短短数天时间,就有10名心梗患者在青海红十字医院胸痛中心赢得了第二次生命!这个年轻的胸痛中心正在青海医学领域迸发出活力和激情!纵观几年来的发展道路,从省内第一家"心梗急救绿色通道"的开辟,到省内胸痛救治中心的建立,几年时间,走过了一条艰辛曲折的道路,也在青海急性心痛领域留下了厚重的脚印。
2012年,在当时我院挂职博士甘立军副院张的带领下,青海红十字医院在青海成立了首家"急性心肌梗死(CPI)救治绿色通道",全天候24小时接诊,为青海省的急性心肌梗死高品质救治开辟了先河。自2016年8月至2017年3月,胸痛中心已成功实施PCI手术救治病人37例。随着医院急救技术和手段的不断完善,2016年9月,青海红十字医院正式向国家提出了《青海红十字医院胸痛中心》建设的申请。
胸痛中心作为目前国际上十分关注的一种特殊的医疗模式,旨在让胸痛相关患者不因错失良机而失去抢救机会。其工作原则就是按照科学的程序,通过严格的流程和现代化的管理措施,整合各种技术力量,使胸痛的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能够在第一时间按照医学常规和指南进入诊治程序,得到最及时和规范的诊断治疗。众所周知,急性心肌梗死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通过急诊冠脉介入手术(PCI)来打通堵塞的血管”。
急性心肌梗死的最佳救治时间是发病后的2-3小时。但在传统的救治模式下,由于缺少有效技术手段,院前与院内没有有效衔接,通常情况下,患者打电话到120求救,120将患者送到最近医院的急诊科,先做各项检查、会诊、准备手术、等家属签字、再做手术,整个过程要费很多时间。很多患者错过了抢救的黄金时间,在等待中失去生命。 为了进一步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救治品质,争分夺秒地救治心梗患者,“胸痛中心”应运而生。胸痛中心最大的意义在于:它能充分发挥核心医院人才和技术优势,利用医疗互联网信息系统,将规范化流程、技术延伸到整个区域基层医院和120救治网络,不断完善综合急救体系,规范化培训机制,建立起急性心梗救治更高品质的“绿色通道”,形成区域性的急救网络,可以实现胸痛患者的区域协同诊疗、快速诊断转运,从而缩短患者的救治时间,降低死亡率,提升区域整体诊疗水平。 尤其在青海这个地广人稀,医疗服务半径大,更需要这样的体系和平台。
目前,设立在青海红十字医院的胸痛中心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在心血管专家,院长甘立军博士的带领下,以心内科及急诊科为核心,囊括导管室、心外科、胸外科、血管外科、呼吸科、CT等科室协同工作。借助完善的急救资源,标准化的诊断方案可对急性心梗病人进行快速诊断、急速救治、降低STEMI再灌注治疗时间,进而降低病人的死亡风险,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后期症状改善和有效恢复,提高相关生活质量。凭借硬件和技术优势,青海红十字医院胸痛中心目前已在省内成功救治多例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的患者,挽救了众多濒临死亡的生命,为我省的急救医学开辟了新的治疗领域。
青海红十字医院胸痛中心的成立,有效地建立起了我省区域性急救综合网络,实现了区域协同诊疗、优势资源共享。为此,胸痛中心先后在全省举办了两届青海省STEMI 救治项目学术研讨会,引起了全省各家医院的关注和参与,并以胸痛中心为核心,建立起辐射青海全省的胸痛医学交流互助平台。迄今为止, 已经有80多家州地县级医院,600多名相关专业的医生加入了该中心设立的急救微信群,借助微信平台,各地的医生均可以24小时无障碍沟通,借助互联网工具进行病例讨论、病案分析、病情评估、治疗指导,充分实现了快速反应、实时诊断、及时救治的目的,真正做到了为抢救患者争分夺秒。
稿件来源:宣传科 编辑:刘彦麟